极越汽车的陨落:巨头加持下的“非正常死亡”
摘要:
极越汽车的崩盘对大部分员工而言是突如其来的,而对高管来说则在意料之中。11月,公司资金链断裂,员工工资和社保等款项未能按时发放。12月11日,极越汽车宣布“原地解散”,欠款总额高达...
极越汽车的崩盘对大部分员工而言是突如其来的,而对高管来说则在意料之中。11月,公司资金链断裂,员工工资和社保等款项未能按时发放。12月11日,极越汽车宣布“原地解散”,欠款总额高达70亿元,涉及百度、吉利、银行和供应商等。
极越汽车的失败,与其复杂的股东关系和管理问题密切相关。百度作为大股东,对造车业务缺乏清晰认知,在投资策略和发展方向上摇摆不定,未能及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;吉利作为小股东,则采取了“跟着喝汤”的策略,未积极干预公司内部管理。同时,CEO夏一平的决策失误,以及对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的忽视,也加速了公司的衰落。
极越汽车的困境始于造车资质的获取。公司未能及时获得独立的造车资质,最终不得不依赖吉利的资质,导致品牌形象受损,市场推广时间不足。此外,高定价策略导致销量不佳,迫使公司进行降价促销,进一步加剧了亏损。
夏一平的管理风格也备受争议。他推崇互联网扁平化管理,但缺乏对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的专业认知,导致公司在关键决策上缺乏制衡,最终走向破产。百度的犹豫不决和信息不对称,也加剧了极越汽车的困境。战略投资者不愿轻易介入,因为极越的未来取决于百度是否继续投资,以及能否获得独立的生产资质。
最终,极越汽车的“非正常死亡”暴露了互联网巨头进军汽车行业的诸多挑战:对造车行业的认知不足、对资金投入的预判不足、以及对市场规律的漠视等。极越汽车的案例,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教训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